狂来轻世界 醉里得真如
朱孔
“狂来轻世界,醉里得真如。”该句出自唐代钱起《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》一诗。王晓平先生的这幅斗方醉书作品,乍看随兴挥洒,书写无法。仔细品味,其笔墨意趣妙不可言,正如吴网生先生评论王晓平醉草艺术时所说的,“或流暢或迟涩的线条,随着作者的心绪变化,如大海之波涛,一波继一波生生不息;时而浓墨重彩,时而枯笔飞白,阴阳虚实,极尽变化之能事;用笔八面出锋,或沉稳或弹跳,俯仰向背随心而出;结体奇思出人意料,挪移错位割裂拉伸使人应接不睱;章法上纵横穿插,大小欹侧,变幻无穷,给人以震撼,带来美的享受。”
对于这幅作品,除了上述技法特点外,我认为其最大的看点是书法的意象美。“意象”是书法作者通过笔画、结构、章法和墨色的变化所表现的主观思想、感情、意志和精神,是“象”与“意”的完美结合。书法作品的“意象”建立在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基础上。艺术表现形式与书写内容有机融合,完美统一,才能使形象、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,从而产生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。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一番。
“狂”,在结构上左右变形,极尽夸张之能事。左边反犬旁大肆开张,仿佛一只气吞星月的天犬;右边的“王”则压缩收敛。左右形成大小、开合、松紧的强烈对比,大有“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” “舍我其谁”的磅礴气势。与“王”字牵丝连带的“来”,如持彩练当空舞,随意挥洒,自由翻飞,并与反犬旁左右顾盼,上下呼应,从而将“王”挤压在其间。“狂来”二字已是劲爽超迈,“轻”字更是汪洋恣肆了。一个“轻”字就占了相当于上面两个字的空间,结构上左高右低,左短右长,左收右放,使右边显得十分疏朗;用墨则枯润有致,以枯为主。整个一“轻”字,在观感上名副其实,显得散淡、轻松,似乎世间的一切在狂士这里都变得无足轻重。“世界”二字更用枯笔,尽管墨色很淡、很“轻”,但通过婉转流畅的线条,仍可感受到书家笔力的苍劲老辣,同时,让人联想起世界的纷繁与虚幻。
“醉”,往左边大幅欹侧,似有倾倒之势,“醉态”毕现,情趣盎然。“醉”字用墨浓厚,结构丰茂密实,线条质感如折叉股,动感强烈如龙蛇舞,让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“醉”常常意味着放松、释放、无拘无束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接下来几个字的结构便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。“里”字发生错位,最上面的笔画几乎与“醉”字下面部分重叠,右下方最后两笔也伸入“轻”字的空间,正好使“里”字的下面部分显得开张疏朗,从而与上面的紧凑形成收放对比。“醉里”二字组合,形似醉汉,妙趣横生。因为“醉”,“得真如”三字的字形已难以辩识,尤其是“真”字,似有若无,虚实相生。“真如”,在佛家亦即“佛性” “法性” “如来藏”等,在儒家则名为“天道” “心性”,在道家则谓之“道”,都是指宇宙万物之本体。“真如”,无形无象、无声无息、无色无味,玄之又玄,道不得,名不得,只可悟得。人在清醒时未必能够证得宇宙人生的真谛,有时在“醉”这种类似返璞归真的状态下反倒容易悟得。
从这幅作品中,我们通过灵动变幻的线条舞动、奇异夸张的结构错位以及波谲云诡的墨色变化,仿佛看见了阮籍的醉酒放狂、张旭的嗜酒癫狂、怀素的耽酒痴狂、李白的纵酒疏狂;听见了作者解脱世俗羁绊、释放内心激情、展露真实自我、随心所欲表达自我的强烈心声。透过作品,我们读出了作者对人和人之个性的尊重,对人的纯真本性的颂扬,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,对陈规陋俗的不满和蔑视,以及对艺术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推崇。
这幅醉草作品因醉起兴,随兴而发,既植根于传统,又超越了传统的大草技法,正如王晓平自己所说,“心醉而形不醉,形醉而心不醉”。它不仅在线条的变化、字势的欹正、墨色的枯润上顺乎心潮起伏,随意摆布,而且使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有机融合,使书法形象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,从而生发出“象外之象”“象外之意”,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,给观赏者留下无限遐想和深思的空间。